当前位置:首页>>读书

家住翠堤——天柱山樵(2)

【发布时间】:2006-07-04

 白居易说“居长安,大不易”,但现在我们居住在北京,也真的“居大不易”!手头上凑巧有一则网上流传的资料,说北京是北漂一族梦想的天堂,而小A的一位同事的收支情况却是:

收入:
 工资:3000
 交通补:40
 通讯补:100
 餐补:132
 总计:3272

支出:
 房租:700
 交通费:150
 通讯费:手机200+小灵通70
 宽带费:120
 社交费:300
 伙食费:400
 煤气水电有线电视费:100
 卫生洗理费:50
 香烟:60
 个人所得税:120
 办理三险:110
 寄给父母:500
 总计:2880

  这样,每月他就只剩下三百九十二元了。说是除了抽几包香烟外,他没有其他什么不良嗜好的消费,但一年总得添几件衣服吧?这样下来,他春节回家过年的钱都得省吃俭用去攒……眼看快二十七岁了,他连个女朋友也不敢谈,这,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吗?
  真的羡慕那个时代的文人们,凭借稿费就能挣到一座漂亮的四合院。四合院连着四合院,胡同连着胡同,满北京连空气里都飘荡着文化与历史的芳香。而我们,却谁也无法逃脱那钢筋混凝土的宿命。
美丽在遥远,历史在天上
  渐渐地,就越来越走近翠堤。走近翠堤,才知道这里更原始的名字叫“洼里”,地处京都的北郊,距离天安门整二十公里。翠堤春晓的楼盘建在洼里村,而原来洼里乡的名字,却缘于成就于清朝的村落。“洼”字有水有土,拖泥带水,也算得上是一个能生出绿色生命的所在了。如我这样一位有着浓厚乡土背景的人,仿佛在诗意的憧憬中,还带着几分乡土的自然和亲切。只是由于2008年奥运会建设的需要,洼里的农民几乎转为居民,平房变成了楼房,许多农民和企业已搬迁离开了这里。现在站在翠堤的高楼眺望,京都现代化的步伐已迈向了这里。东南西北俨然高楼耸立,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,翠堤春晓也被逼仄得喘不过气来。
  古时,洼里的地势四面高,中间低,是一块沼泽地。整个洼里因此水资源异常充沛,大片的湿地沼泽,荷田绵延,柳苇成行。雨过天晴的日子,荷花在雨水的滋润下绽放得格外显眼,田田荷叶青翠欲滴,绿得让人心醉。芦苇荡和湿地里,不时有水鸟翩翩而起,水天连接处,更有苍松翠柏和参天古木。晚上,方圆几里的人家都能听见这树叶的哗哗声。树木高耸云霄,树叶灿然,树冠展翅欲飞的弧度让人的心恍惚也像鸟儿一样飞起。横贯洼里的小清河,自西向东,河水清澈见底,水流平缓,鱼虾成群,女人们洗衣,孩子们洗澡……那时,夏天洼里的晨际与黄昏呈现出的是一片田园牧歌状。难怪,相传当年这里盛产水稻,水稻米粒颗大圆润泛绿,口感甜润芬芳,曾享誉一方了。
  触摸着翠堤的传说与传奇,我恍若穿行在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,心里荡漾的是一种轻盈和绿意。然而这里不是江南。到我来时,这里已不见荷叶,不见芦苇……虽然还有些偏僻与蛮荒,但传说中的参天大树已不多见,清水河由于污染,也夹带着一股腥气……